【天地網訊】
2023年的中藥材市場是特殊的一年,淡季市場表現淡季不淡,多品種行情上漲明顯,目前隨著秋季多品種產新,迎來中藥材市場的“金九銀十”,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市場形成旺季不太旺,但確實好于9月的市場局面,我們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市場概述:市場功能在逐漸衰退,更多的企業采購深入產地,經過前幾個月觀望之后,隨著實際需求季節的來臨,市場大貨走動略有轉好,但與前些年旺季的走貨情況仍有一定差距,從物流走貨看,以前有的部分地方專線二天走一輛車的,現在基本一天可以走一次了。
壓貨商概述:今年的壓貨商一族表現非?;钴S,主要是“賺錢效應”的持續發酵,許多商家也收獲了一定成績,近期隨著秋季產新部分品種價格回落,持貨者持貨心態不太堅定,部分商家手中貨源出現虧損局面,但心理上仍抱有希望后期行情回升的想法,總之壓貨活躍氣氛緩和,部分商家回歸理性。
另外,最新資訊顯示,10月27日,全國首次中藥配方顆粒省際聯盟集中帶量采購在山東德州開標,產生擬中選結果。200個中藥配方顆粒品種共有59家企業擬中選,平均降價50.77%。
一、聚集10月漲跌品種盤點
1、10月上漲或行情走堅的品種(不完全品種統計)
蓮子心成為本月漲幅最為明顯的品種,其漲幅驚人,每次以二三十元的速度上行,多數商家始料未及;梔子今年新貨產出量少,近期關注商家增多,行情持續上漲;黃芩今年新貨產出量不大,但行情在高位運行;巴戟天幾經周折,行情在本月得到拉升;草果進入產新期,由于進口貨來量少,國產有減產之說,行情有所上揚;北沙參產新后行情先落后反彈,近期價轉穩;薏苡仁低價運行,關注商多,加上今年新貨產出量少,價漲;葛花今年新貨產出量不大,行情上漲;鎖陽野生資源產出,近期商家購貨,拉動行情上漲,車前子今年新貨產出量大,前期行情跌落明顯,本月價小幅反彈。
2、10月跌價或行情走疲的品種(不完全品種統計)
川芎今年種植面積有量,副產區長勢不佳,但貨源缺乏實際消化;地黃今年種植面積大,貨源產出量足以滿足未來兩年需求,目前進入產新期,鮮貨行情將會在震蕩中夯實;連翹需求不佳,持貨者出售意愿增強,價回落;酸棗仁在高位運行,今年鮮棗加工成本低,目前新貨上市,行情回落;牛蒡子失去了產新期人氣,在實銷背景下,行情走疲;荊芥生長期的多雨死苗現象一直聚集著人氣,但今年在地面積增多也是事實,產新后行情小幅回落;附子云南產區受干旱影響減產,前期利好釋放,產新后新貨上市,反之對行情產生沖擊;羅漢果產新后行情創下近些年歷史行情最低點,吸引者商家的關注,但本品專營性較強,入手需謹慎;防風、牛膝、桔梗都進入產新期,產能恢復,價回落;蒼術家種貨源產出有量,產新對行情產生沖擊;黨參、當歸行情不斷跌落,后市仍難樂觀。
二、近期部分中藥材安國市場行情漲跌排行表
本月,行情波動品種相對不多,且震蕩幅度相對不大,其中蓮子心脫穎而出,成為本月的亮點,對于壓貨商來講,選擇品種難度進一步增加。
上圖為:安國市場10月部分品種行情對比排行表
三、市場部分熱點品種點評
1、地黃產新 貨源供大于求
上圖為:鮮貨地黃
地黃,屬于中藥大宗品種,多年行情一直維持在8-10元之間,直到2019年開始行情回升,并在天時、地利、人和多因素的影響下,于2022年春創下了50多元的高價,高價刺激2022年秋季生產開始恢復,2023年地黃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增,多數商家認為全國種植面積15萬畝上下,按預計面積與當前估算產量算,足以滿足兩年以上的市場需求(不包括壓貨隱藏的庫存)。從正常供求情況看,后市行情難樂觀,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資金參與度較高,地黃未來行情仍是供求與資本之間的博弈結果。
2、人參產量少于去年 后市行情仍被多商關注
上圖為:人參在地長勢
人參,2014年創下了一輪高峰,目前已經歷了近十年的低價,在2023年多品種上漲的背景下,人參行情在4月開始復蘇,從今年人參的產新情況看,貨源產出量明顯減少,導致鮮貨價格一路上揚,產新期鮮貨價格在35-36元,目前產新收尾,鮮貨收尾價在36-38元之間(4年參),按目前鮮貨折干成本看,要高于當前市場成交價,對于后市,多商認為在產量減少與資金參與下,后市仍有期望值。
3、防風新貨產出量大 行情如期而落
防風是常用大宗中藥材品種,自家種成功后,家種防風占據市場流通的主流地位,從歷史行情看,其價格具有周期性波動。
上圖為:防風在地長勢
防風本周期行情是從2021年開啟的, 2022年疫情放開政策將防風行情推至歷年來的高位,高價刺激生產,2023年防風種植面積擴增幅度明顯,河北地產防風產新后鮮貨也由產新初期4-4.5元/斤跌落至目前2.7元/斤上下,按3.8:1的折干計算,地產防風干品價在二十多元,但目前新貨還未大量上市,商家喊價處于混亂中。
四、總結
對于本周期行情是否結束,大家各持觀點,但品種普漲局面短期不會再現,持貨商需用心分析手中品種未來走勢,擇機拋貨。
中藥材行情預測是根據深入調研在結合歷史數據與市場經驗所得出的結論,但往往預測帶有偏差,主要與歷史數據是否在特殊環境形成、個人經驗帶著偏頗或慣性思維、調研不是很科學全面所致,更何況未來存在一系列不確定性……
所以,中藥材投資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也不要太過于自信,凡事給自己留三分退路,更不能事后怨天尤人。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違者必究!